遼寧省阜新軍分區助力23家脫貧邊緣戶推開幸福門
新華社沈陽4月29日電(肖建勇、趙雷)“軍分區以我的名義注入村集體產業資金5000元,下個月就能有500元的分紅了,往后還能年年提高!”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西大巴村村民李井新沒想到,阜新軍分區幫扶的力度竟然這么大。
李井新因車禍高位截癱臥床近20年,老伴去年又查出乳腺癌,兩年前他家在阜新軍分區的幫扶下靠養羊脫了貧,但日子過得還是很緊巴。前不久,阜新軍分區對幫扶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車新村、西大巴村、二門得力村開展“三村聯動”脫貧幫扶工作回頭看,了解到他家里的情況后,采取入股村集體產業分紅方式,解決了他家因病可能返貧問題。
跟進摘帽貧困戶,接續發力防返貧。連日來,像李井新家一樣,23家脫貧邊緣戶喜笑顏開,推開了幸福門。
據了解,阜新軍分區對口幫扶的這3個貧困村,都在2018年底全部脫貧摘帽。為使脫貧戶能在脫貧線上再提高收入,他們指派5名駐村干部對建檔立卡貧困戶176家454人逐一走訪調查,發現其中個人年收入在4600元至5000元之間的還有23家50人。其他人年收入都已經高出5000元,特別是車新村,個人年平均收入達到了2萬元。
“今天的脫貧邊緣戶,決不能明天再返貧。”阜新軍分區黨委認為,防返貧和幫脫貧一樣重要。
阜新軍分區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3個幫扶村實際,堅持排查與幫扶相結合、預防與解難相結合、因戶施策與集體抱團相結合、駐村幫扶與合力攻堅相結合、開發式幫扶與保障性兜底相結合,以每戶5000元扶貧款入股村集體產業項目,簽定“軍分區+村兩委+合作社+邊緣戶”的兜底協議,明確脫貧邊緣戶收入不低于村人均收入水平,缺口由村集體產業項目收益補齊。
二門得力村脫貧邊緣戶劉守信,因腦出血行動不便,軍分區在幫助他家入股村養雞產業的基礎上,又拿出扶貧款為他家買了4只母羊。
“西大巴村去年擴建的冷棚葡萄項目缺少水電路配套、需要建設1個冷庫,1公里路燈需要新裝等等,出現上百萬元資金缺口。”隨即,軍分區將這些制約村集體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提上日程,一場軍地對接問題會在西大巴村召開。軍分區、駐阜預備役坦克團和當地市縣鎮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應對措施,一一對接清單,現場協調投入資金120多萬元。
“統籌外力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要兩手抓,確保相互補充、相互促進,讓幫扶貧困村和脫貧邊緣戶在脫貧基礎上再有新提高。”阜新軍分區司令員黃勇說。